农业主推技术 | 滨海盐碱化耕地快速降盐与肥力提升技术
2024-11-17
2024年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
滨海盐碱化耕地快速降盐与肥力提升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为解决滨海盐碱地季节性淡水资源短缺、盐碱反复和养分瘠薄问题,以灌排优化管理快速降盐、生物炭基有机肥快速培肥技术为核心,配套秸秆全量翻压还田、水旱轮作适生高效改土技术,适用于江苏沿海中、重度盐碱化耕地快速脱盐与肥力提升。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灌排优化管理快速降盐技术:本技术的核心是“节灌控排”,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咸水微咸水安全利用;二是明沟或者暗管排盐,通过灌溉和地下水位的协同管控,加速土壤排盐,并控制土壤返盐。
咸水微咸水安全利用:利用改良区周边地表和地下咸水、微咸水、淡水进行梯次灌溉洗盐,以快速构建淡化表层;根据土壤控盐目标值确定灌溉水矿化度的阈值指标,ECw≤1.5✕TDS,ECw为灌溉水最大允许电导率(dS/m),TDS为土壤灌溉控盐目标值(g/kg),每次灌水10~15 cm;
明沟或者暗管排盐:具备暗管施工条件的田块,铺设暗管进行排盐和控制水位,暗管间距20~40 m,埋深1.5~1.7 m;不具备暗管施工条件的田块,采用明沟排盐和控制水位,明沟间距50~60 m,深度1.3~1.5 m。
2、生物炭基有机肥快速培肥技术:本技术的核心是“结构改良培肥和减损增效”,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以有机肥为土壤提供外源肥力条件,通过生物炭和有机肥共建的土壤耕层结构提升土壤水养容纳能力并快速改善作物根区环境,二是生育期化肥与抑制剂配施,减少氮素养分损耗,促进作物生长。
生物炭基有机肥施用:将发酵牛粪、鸡粪、玉米秸秆生物炭等按45−45−10配比混合或挤压造粒,在改土阶段一次性投入,用量在1500−2000 kg/亩,作为基肥机械撒施后,与耕层土壤混合均匀,针对特别贫瘠的重度盐碱地或盐碱荒地,可在第二或三年再施用一次;
化肥优化运筹:追肥阶段,尿素与抑制剂对苯二酚+双氰胺或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双氰胺联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10.4%~20.1%。
(二)配套技术
1、秸秆全量翻压还田技术:本技术主要抑制旱季土壤返盐。将上茬作物秸秆(主要水稻秸秆)粉碎10~20 cm长度并均匀摊铺,用三铧犁将秸秆翻压至耕层下,保证亩还田量不低于500 kg,视秸秆腐解情况每1~2年秸秆翻压还田一次。
2、水旱轮作适生改土技术:水稻品种选用南粳518、盐稻12号等耐盐品种,用直播或者育苗移栽方式,合理密植,每亩用种量提高10%~20%;育苗移栽水稻株距12~15 cm,行距20~25 cm,创建高产群体结构;油菜选用秦油10号、惠农油等耐盐品种,直播油菜适宜行距35~40 cm,播深1.5~2 cm,密度3万株/亩以上。
三、适宜区域
适合年降雨量大于500 mm的中、重度盐碱化耕地,尤其是灌排不畅、土壤质地粘重、剖面构型不良的盐碱区,同时对盐碱荒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四、注意事项
1、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土地平整以提高土壤快速降盐的均匀度与效率,同时科学安排水稻-油菜轮作的种植茬口。
2、在采用咸水微咸水灌溉洗盐时,要密切监测田面水电导率,尤其在水稻苗期以不超过6 dS/m为宜。
end-->